屯垦戍边6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zhlubin2年前新疆故事101

《河西走廊》大家都看过吧,为了打通并经略这条西部陆路大通道,有无数汉家男儿为之浴血奋战、长眠戈壁大漠。但是中原王朝打通河西走廊的最终目的,其实还是为了掌控西域,获得对外交流的窗口。公元1759年、清乾隆二十四年,清朝终于又控制了西域,故土新归,乾隆皇帝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

微信图片_20221021203518.png

正如海权文明的马六甲、新加坡,在陆权文明时代,河西走廊和西域对中华帝国来说就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窗口”和“商业咽喉”。张骞凿通西域是古代中国的“地理大发现”,因为不管任何时代:开放交流才能进步发展。在大航海开启全球化之前,东西方最主要的商贸通道就是贯通中亚、中东,远达欧洲地中海的陆上丝绸之路。贸易的本质是互通有无,中国的丝绸卖到罗马,价值等于黄金。控制贸易通道可以获得高额税收,因此汉唐这两个世界性的大帝国把国土打成这样,就是要确保对西域的绝对控制。

而要想获得一个地方的控制权,短期最有效的办法,当然是直接的军事实控。因为古代可没有什么国际公约来确认领土主权,国家的疆域就是你的军队“实际控制线”,所以从汉朝开始,中原王朝就以都护府的模式在西域保持军事存在。

微信图片_20221021203645.png

这有点像今天美国驻海外的军事基地,用来维护“国际秩序”,保证商路的畅通,也维持他们的忠诚和中原王朝的权威。但这些“军事基地”的费用从哪来呢?让西域各国负担,他们肯定不愿意,唯一的办法就是就地屯田。

为什么古代王朝都如此热衷于让士兵去西域种地呢?因为实在没办法,中原和西域是没有天然水道联通的,同时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修建运河也不太可能。

而陆地运输的成本是非常恐怖的:因为中原民族的主要食物营养,来自于小麦和稻米为主的碳水化合物,有一个统计:以一架马车能运500公斤计算,10万人的军队仅一天的粮食就需要260辆马车来运输,如果一架马车的长度是5米,这条一条运粮车队的长度将超过1公里。这还未计算运输押运部队的口粮和马匹的饲料。

要想保持一支数万大军在远离中原腹地的西域长期驻守,所需调动的人力物力成本,几乎是个无底洞,既然如此那就“自耕自种,丰衣足食”。

微信图片_20221021203755.jpg

两千年云烟聚散,西域屯田的传统延续千年,一直传到新中国手上,这就是现在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咱们很多年轻观众对这个特殊的行政单位可能很陌生。“生产建设”听上去好像是国企央企该负责的工作,但后面的“兵团”又好像是部队里才有的“番号”。要是请教年纪大一些的长辈你还会发现,“生产建设兵团”这六个字承载了他们中很多人的青春记忆,也见证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次就来具体说说吧。

1949年11月,继左宗棠收复新疆整整72年后,又一个湖南人、西北野战军第1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开国上将王震率领第一野精锐进驻新疆,开启了新疆历史新一页。

但是刚和平解放的新疆,背后则是暗流涌动。除了不死心的的国民党参军,敌特、匪患,新疆背后始终少不了西方势力的影子。《冰山上的来客》,大家都看过吧,真实反应了解放之初,新疆严峻复杂的斗争形势。所以和平解放之后,新疆足足驻扎了17万人的部队,一年的粮食消耗就有10万吨。

我们都知道新疆地貌是“三山夹两盆”,耕地都集中在河流沿岸的绿洲当中,面积非常有限。当时新疆人均占有口粮不足 200 千克。已是“油尽灯枯”的部队口粮,只能从内地调拨或者向苏联购买。时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的甘祖昌,每个月都要用飞机从北京运一趟银元去购买粮食,但这也只是勉强解决了温饱问题。所以当时原美国驻乌鲁木齐副领事马克南在离开新疆时,曾叫嚣道:“共产党的军队好进不好出。我要亲自看到他们一个一个渴死、饿死、葬身于黄沙之中”。但他显然孤陋寡闻,作为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前身,我只要把部队番号报一下,你就知道这是支什么样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麾下第二军、第六军,指挥官上将王震。

和1000多年前的大唐西域驻军一样,这支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延安保卫战和解放大西北的传奇部队,此时又成为保卫和建设新疆中坚。其实生产建设兵团的主要任务概括起来,就四个字“屯垦戍边”,也就是说首先你得先养活自己,才能扛起抢来保家卫国呀。

微信图片_20221021203847.jpg

1949年12月党中央就指出:“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支国防军, 而且是一支生产军”要积极参加生产“借以协同全国人民克服长期战争所遗留下来的困难, 加速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

1950年1月起,就有八万多兵团战士本着“不与民争地”的方针进入荒野、戈壁滩等无人区开垦,他们将“死亡之海罗布泊”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留给了自己,将最为肥沃的土地和牧场留给了当地居民,很多战士因此永远的留在了新疆。

仅1950年一年,兵团就开垦了 6.4 万公顷荒地, 播种近5.53 万公顷,基本实现粮食自给。7 个月后,蔬菜、油、肉全部自给。到 1952 年,全军播种面积达到11.07万公顷, 实现主副食全部自给, 并建立起一批军垦农场。

1954 年10月7 日,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第二、六军四个师、五军、二十二兵团全部就地集体转业,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从此兵团成为了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复员的特殊部队。

兵团成立之初,下设有十个农业师,一个建工师,一个建筑工程处和若干工厂、学校等辅助单位。此时,我们和苏联的关系还未恶化边境压力比较小,建设兵团的任务,自然就更偏向于生产和基础建设工作。至 1957 年,兵团农牧团场总数达到 59 个,工农业总产值达到 22871 万元;耕地 337 万亩,播种面积 221 万亩;粮食总产量 12241 万公斤;棉花(皮棉)1085 万公斤;油料 209.6 万公斤;年终牲畜存栏 74.2535 万只(头)。毫不夸张的说,今天新疆能够成为“塞外粮仓”,兵团居功至伟,“生产建设”兵团那是真的实至名归。

光看这些数字你们可能没什么印象,但实际上当时兵团战士面对的困难可绝不仅仅是“种田”这么简单的,我们之前说过生产建设兵团的方针是:“不与民争地”这就导致可供战士们开垦的土地基本都在戈壁滩、荒原乃至沙漠的边缘,且不说土壤肥力够不够,光水源就是个大问题。可能有的观众会说:“既然没水源那就挖引水渠呗”没错兵团战士的解决办法的确是挖水渠,但是在沙漠里挖水渠可比在内地挖水渠难多了,工程量是在内地的三倍多,首先由于沙子的含水量极低而且质地非常松散,如果不用碎石铺底的话水流很快就会被黄沙吸收,而且如果缺少了护渠林带的保护,一场沙暴就会将水渠掩埋在黄沙之下,这还只是兵团战士所面对困难的冰山一角呀。

当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很多战士都是城里出生的知青,从来就没见过戈壁和荒漠是什么样子,到了兵团第一天晚上就躲在被子里偷偷地抹眼泪,但是他们没退缩夜里哭完第二天就义无反顾的参与到了生产建设当中,这才是真正的“勇敢”。而且沙漠里的温差极大,大风那是说来就来呀有些历史照片里就能看到兵团战士们手拉手走在一起,这并不是在搞联谊活动而是防止被大风吹走呀。现在回过头来去看兵团战士们的功绩,真的就只能用:“伟大”二字来形容了。

而且在大力发展农牧业的同时,工业基础建设也没被落下,战士们节衣缩食从牙缝里抠出了工业化所需的资金,最困难的时期甚至打起了军服衣领和口袋布料的主意,靠着省下来的军费和津贴兵团先后建立了八一制糖厂、八一棉纺厂, 八一造纸厂、奎屯卷烟厂、跃进钢铁厂、通用机械厂、铁门关水电站等诸多骨干工厂,在垦区等地方单位也就地取材兴办起一批以小煤窑、小水泥、小化肥、小水电、小糖厂为核心的“五小工业”把新疆带进了工业时代。

微信图片_20221021204043.png

一方面我们大搞工业肯定是为了提升新疆人民的生活质量,让西部边疆也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但另外一点我们也要看到新疆作为顶到苏联集团脸上的省份,万一哪天苏军真的打进来那肯定是需要新疆作为后方为前线部队提供补给的,到时候汽车厂拖拉机厂就可以转产坦克机床厂转产枪炮做到真正的“军民一体”。

在看到生产建设兵团在“文治”上如此的“强悍”但也千万别忘了建设兵团毕竟是“兵团”,武德那也是非常充沛的。首先,从兵团组织建制的角度来,兵团创建之初就保留了解放军原有的师、团、营、连、排体制,传承了军队政令统一、垂直领导,很多兵员也是一线战斗部队集体转业的,这些都是战斗力的保障啊。

其次,从驻地的角度来看兵团成立之初,主要负责开发两大沙漠边缘的戈壁荒漠及北疆西侧的边境地带,兵团团场分布就呈现出“两边一线”的布局,这是因为新疆和平解放之初,叛乱多发生在北疆,平叛剿匪任务迫在眉捷,因而兵团力量的重点就在北疆。六十年代之后中苏关系恶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等诸多生产建设兵团毅然承担起了卫国戍边的任务,在边境上构筑起了一道“人民长城”。

微信图片_20221021204108.jpg

军团民兵组织分为三类:“普通民兵”“基干民兵”“民兵值班部队”普通民兵顾名思义是兵团最先组织起来的民兵组织主要任务还是以生产为重的,在紧急情况下会被组织起来从事配合边防部队的辅助工作,比如护边护牧,守卫边防,有效维护正常秩序,维护社会稳定等任务。

基干民兵,其实就是民兵中的中坚力量。是民兵组织中的中流砥柱。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的区别在于:“基干民兵属于预备役一类,如果遇到战争则成为第一批的动员对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基干民兵主要来自复员退伍的军人,因此,各方面的军事素质都很过硬,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表现都非常出色。

民兵值班部队则是基干民兵的骨干,是民兵中的精华,配发武器,统一着装。值班连下设排,排下设战斗班和“特种部队”炊事班。兵团民兵值班部队是不脱离生产,但装备和训练都按国防部队要求进行,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较强,是国防部队的左膀右臂。战时服从新疆军区的总体部署和统一指挥;平时有关军事训练、部队建设等,接受新疆军区领导。除此之外还有民兵护路分队,民兵应急分队等其他民兵组织这里就不展开了。

民兵训练贯彻“军事训练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大多在冬季和农事空隙集训军事训练时常大概400小时左右,重点是战术基础、紧急集合、对一般地形的利用、持枪练习、布雷、防空,马术、阵地防御及夜间战斗刺杀训练,那叫一个“专业”。

在武器装备方面,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刚组建民兵部队的时候,我们得承认装备是比较落后的,型号也很驳杂,只给民兵们只配备了冲锋枪、步马枪、各种重机枪和各型轻重迫击炮等轻型装备至1965年后,兵团已形成了一支万人的武装部队,一支武装民兵队伍,组建了446个值班连队,在70年代民兵武器装备转为由兵团军事部配发,总部拨给了一批新的武器装备,用于更新旧的装备。在编制上也建立了坦克团、炮兵团、汽车运输部队、骑兵部队、工兵部队、特殊战部队等诸多功能性部队,毕竟这可是一支要直面“钢铁洪流”的军队啊。

实事求是的说,虽然兵团民兵在装备上看起来算得上“扬眉吐气”但是战士们的苦可是一点没少受啊,新疆与周边国家的国界线长达 5700 公里,其中与蒙古国交界线 571 公里,与苏联交界线 3084 公里,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交界线 2045 公里。

微信图片_20221021204132.png

很多地方由于地形特殊,车辆根本上不去只能依靠战士们的双腿,和少量军马、骆驼等牲畜,是真真正正的“用双腿丈量国土”据湖北老兵第一批到哈巴河边境一线的炊事员陈世银老人回忆:“民兵战士们白天巡逻,夜里站岗放哨,吃的都是从公社调来的发了霉的小米和苦面粉,玉米面算是好的,留着给病号吃。哈萨克农牧民过去没有种过地,麦地里长满了苦豆子,连同苦豆子一起磨出来的面粉苦的难以下咽。但必须得吃,不吃就挨饿。”此外老人还回忆到:“最苦的要数副连长,连领导就他一个在边境上,他的胃又不好,一天三个馍馍剩下两个,别人不知道,我这个当炊事员的最清楚,尽管当时跃进公社还没有搬迁,供销社里有吃的东西卖,但陈副连长不让买。眼看副连长一天天瘦下去,我向排长建议给他做点小锅饭,所谓小锅饭就是炒菜时,多放点油,但陈副连长却命令炊事班不准给他单独炒。甚至有时候为了填饱肚子把拉出来的麦粒子洗之后,捣碎了再煮着吃。执勤的战士们没有毡筒穿,就在界河边拾块烂羊皮缠在脚上,在冬季零下 30 多度的气候条件下,民兵战士不畏严寒依旧坚守岗位为祖国站岗放哨。”毫不夸张地说兵团战士是将自己的血肉之躯化作了盾牌,将境外的牛鬼蛇神挡在了国门之外。

微信图片_20221021204223.png

当然战士们的苦没有白吃啊,正是他们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让我们安稳地度过了那段动荡的年代,就比如在 1962 年的中印自卫反击战中,那可是一场发生在世界之巅的战争啊,交通运输和后勤保障都十分困难,兵团在军委和新疆军区的安排下承担了战地运输、后勤保障等任务,还召集了大量的青壮年干部和民兵以及一千多辆汽车支援前线作战。当年 7 月,兵团又从各独立汽车团、营调集了 400 多辆汽车以及 100 多民兵组成了支援前线运输队。他们把 6309 吨军用物资从康苏、喀什、莎车、叶城等地送达前线,很好的支援了一线部队的“打印”工作,极大的打击了印度民族主义份子的嚣张气焰。

微信图片_20221021204421.jpg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观众想到一个问题:“既然兵团的作用这么重要,那为什么现在就只剩下一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了呢?”这是因为一方面到了七十年代中后期,各地的基本基础建设已经基本完成,而后续的铁路、公路、电网等更高等级的基础建设项目建设兵团已经有些难以应付了,来外在特殊时期建设兵团内部也出现严重的亏损,成为了财政沉重的包袱,纷纷走上了改制的道路,在此期间就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曾一度撤销建制。比方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就改制成为了今天的北大荒集团。另一方面七十年代中后期随着中美、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所面对的国际局势已经极大缓和,再保持如此庞大的人民武装力量就有些不合时宜了,兵团战士纷纷脱下军装,选择了用另一种方式继续投身祖国建设。

微信图片_20221021204435.png

如今战争的阴霾已经从西北边疆散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发成了“党政军民学”五位一体的“特殊行政单位”拥有完整的一套包括政府、公安、检察院、法院的治理体系,生产建设兵团的主要任务也从以农耕生产为主, 转变为大力发展与振兴城市经济比如石河子市、铁门关市等12个市级行政单位都在生产建设兵团的管辖之下,石河子大学和塔里木大学也都是生产建设兵团下属的学校。虽然任务变了但68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坚守的“稳疆固疆 、兴边富民”初心使命却从改变过,我也相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肯定会带领人民走向更好的未来。

相关文章

草原丝路-巴里坤

草原丝路-巴里坤

这里群鸟争鸣,蝶舞蜂喧,群芳竞秀,花草盈野。春季,百花争艳,千枝绽绿。夏季,凉爽宜人,万物争荣。秋季,麦香扑鼻,瓜果累累。冬季,冰雪矗立,风朔劲吹。天山山脉伸展着有力的双臂,把这片山间盆地水草丰美,土...

新疆4亿年前的“死海”正在复活,这些水,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新疆4亿年前的“死海”正在复活,这些水,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一提到新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瓜很甜、景很美、面积大。没错,光一个新疆,就拥有我国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6。新疆有很多个“最”,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国最长的内...

中吉乌铁路、新欧亚大陆桥、喀什和藏水入疆西部大开发强力助推器

中吉乌铁路、新欧亚大陆桥、喀什和藏水入疆西部大开发强力助推器

最近,一条消息在网络爆火,规划25年的中吉乌铁路,终于在今年秋季就能进行勘测设计,2023年正式开始施工。大家可能疑惑,啥是中吉乌铁路,为啥延宕如此长时间?中吉乌铁路起自新疆喀什,路过吉尔吉斯坦到达乌...

我的新疆行——总结篇

我的新疆行——总结篇

今年7月12日到8月18日,我们夫妻二人自驾环游新疆,历时38天,行程12000多公里,被儿子称为“旅游特种兵”。一、难忘记忆不到新疆,不知道新疆有多大。从武汉到新疆第一站哈密3200多公里,从若羌进...

楼兰到底做了什么,竟让中原人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到底做了什么,竟让中原人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楼兰终不还”

中国的古人最爱哪个国家?楼兰。古诗中提到楼兰这个地方的诗词多达84首。中国的古人最恨哪个国家?还是楼兰。提到楼兰的这84首诗词中基本都是“破楼兰”、“斩楼兰”。破楼兰这事在古代相当于是“打倒日本帝国主...

20张新疆图片,看看那些你不知道的新疆冷知识

20张新疆图片,看看那些你不知道的新疆冷知识

如何能更直观地形容新疆的大?新疆的面积,比东部13个省市加一起还要大一些(豫鲁京津冀晋陕鄂皖苏沪浙湘)。全中国最大的县,若羌县,一个县的面积抵上2个省那么大(约为浙江省的两倍)。就是人口过于稀少,仅8...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